願新的一年能帶給你愛與希望。
怎麼樣叫作壞老闆,又應該如何因應呢? 《經理人月刊》在台灣有做過一次問卷調查,2299份有效問卷裡只有12%的人回答職涯裡沒有遇過壞主管,看起來壞老闆也是比較常會遇到的。接近60%的人,會覺得工作毫無成就感,並且失去動力,51.4%的人則會出現憤怒或低落的情緒。
不要讓你的老闆在狀況外,成為最後知道壞消息的人,他會加倍生氣。沒有人喜歡被施壓或推銷,對老闆也一樣,如果他已經表現出不支持你的案子,你還一再反覆勸說這件事對你有多重要、做不成對你的有什麼影響,你只是在替他製造困擾跟壓力而已。所以當然也要來談一下遇到壞老闆的情況。以及也不會靠耍權威、大小事都插手或要你凡事請示,來鞏固來自己的地位。甚至把這件事擱一下,在適當的時機再提,可能也是必須的過程。
1. 常見的壞老闆類型 從《經理人月刊》的統計結果顯示,職場上最常見的是控制狂型主管,占了41.6%,接著是小心眼型(37.9%)和搶功勞型(35.1%)。這點不只是發生問題的時候有用,在面對不確定的環境變化時也非常重要。病人因為器官捐贈而得到愛滋病,一不是柯文哲開刀,二不是柯文哲經手,台大最後懲處了器捐的最高負責人,柯文哲是擔了下來,但他沒有吃下來,他深受委屈,心挾不怨,伺機報復。
台灣也會走向兩黨政治穩固的均衡。川普(Donald Trump)的對中貿易戰,不是一時興起,是中國強勢崛起所必須解決的全球性政治問題,習近平在2019年元旦演講的強勢主張「一國兩制」不能無限拖延,也要放在這個中國崛起的脈胳下觀看。在既有政治勢力之外,再造一股新力量,進而取得權位,這難度不下於起義造反。柯文哲的台灣民眾黨立委名單一拿出來,出現的就是這個窘況,沒有大將,只剩柯文哲的一人色彩。
在台灣政治光譜裡,極統和極獨的力量雖小,但經常綁架了藍綠兩黨的政策,這不是淺藍和淺綠的中間選民所樂見,因為中間選民要的政府其實相當簡單,有效能、能解決問題、反應民意,把國計民生當首要,不要統獨口水,因為統獨的議題解決的關鍵,不掌握在台灣手上,暫時無解。文:普通人的自由主義 台灣民眾黨雖然在不分區取得席次,但區域立委全軍覆沒,加上民進黨在國會單獨過半,民眾黨沒有機會成為所謂的關鍵少數,對柯文哲問鼎下屆總統大位,形成巨大的障礙。
在2014年的台北市長選舉前後,柯文哲的非典型政治素人色彩,配合全球的民粹政治浪潮,他的確有機會拿下國民黨地盤,而取得和民進黨打對台的機會。柯文哲的政治未來,何去何從?要解答這個問題,要先看清這次選舉的結果。早出晚歸的柯文哲,彷彿沒有其它人生一樣,戮力從公,這樣的精神,對比國民黨舊官僚的閒散,我們在感佩之餘,自然容易忽視了其它因素。在總統制的國家,兩黨政治幾乎是必然的均衡結果,因為人民一方面要政黨負執政責任,用團隊的力量,在政府興利除弊,但另一方面也不喜一個政黨長期握有權力,因此藉由定期選舉,適時讓兩個政黨輪替,可以達成民主政治的最佳結果。
Photo Credit: 中央社 一是柯文哲的精實,二是柯文哲的決斷力。真要當領袖,就是對外承擔責任後,對內就是把不滿內化,不是到處怪東怪西,「錯永遠都是別人的」,他的口無遮攔,其實也是沒有把問題和責任內化的結果,長年用小聰明四兩撥千金,久了就以為那是口才,那是直率,而不以為意。美中的兩極對立,延伸到對立前沿的台灣內部政治,就是統獨之爭、藍綠之別。照理說我們應該就此看出了柯文哲的薄臉皮,不適合當領導人,但我們被幾個因素給蒙蔽。
柯文哲的決斷力,迅速地用推土機把問題壓過去,不斷地往前,也會讓我們旁觀者沒有時間停下腳步思考,柯文哲市府權力與責任的關係是否出了問題。帶兵打仗的領袖,要讓部隊死心踏地的追隨,除了本身學養、見識要夠外,決斷力當然也不可或缺。
但柯文哲沒有領袖的心胸,不能把責任、困難一肩挑起。阻止柯文哲再上層樓的內在因素,是他的性格。
但兩個因素,一內一外,讓這個天賜良機,瞬間消失。碰到事情,總讓部屬出面承擔,最後結果就是形成政治小圈圈,而把能人拒於千里之外。柯文哲據他自己說,之所以離開台大醫院,而跳入政治圈,是因為在台大的愛滋器捐一案,受到不公平的對待,出於氣憤而從政。韓流也沒辦法改變這個走勢。這次選舉選到最後,藍綠的歸隊,就是這個海嘯力量在作用。但隨著民進黨的站穩腳根,國民黨卻日益衰敗,一強一弱,不會有穩固的兩黨政治。
這些柯文哲應該都俱有,沒有問題。革命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,組織並領導團隊是革命領袖最重要的工作。
所以原本柯文哲最好的機會,就是取國民黨而代之,一如當年英國工黨,趁著自由黨的衰退,接收其地盤,而能與保守黨平起平坐。馬英九靠著個人的魅力,加上金溥聰不墨守成規的打法,暫時止住國民黨的頹勢,但年輕人不喜國民黨的現象,說明了國民黨不可能在台灣有未來
馬英九靠著個人的魅力,加上金溥聰不墨守成規的打法,暫時止住國民黨的頹勢,但年輕人不喜國民黨的現象,說明了國民黨不可能在台灣有未來。柯文哲據他自己說,之所以離開台大醫院,而跳入政治圈,是因為在台大的愛滋器捐一案,受到不公平的對待,出於氣憤而從政。
但柯文哲沒有領袖的心胸,不能把責任、困難一肩挑起。病人因為器官捐贈而得到愛滋病,一不是柯文哲開刀,二不是柯文哲經手,台大最後懲處了器捐的最高負責人,柯文哲是擔了下來,但他沒有吃下來,他深受委屈,心挾不怨,伺機報復。所以原本柯文哲最好的機會,就是取國民黨而代之,一如當年英國工黨,趁著自由黨的衰退,接收其地盤,而能與保守黨平起平坐。但兩個因素,一內一外,讓這個天賜良機,瞬間消失。
在2014年的台北市長選舉前後,柯文哲的非典型政治素人色彩,配合全球的民粹政治浪潮,他的確有機會拿下國民黨地盤,而取得和民進黨打對台的機會。柯文哲的決斷力,迅速地用推土機把問題壓過去,不斷地往前,也會讓我們旁觀者沒有時間停下腳步思考,柯文哲市府權力與責任的關係是否出了問題。
碰到事情,總讓部屬出面承擔,最後結果就是形成政治小圈圈,而把能人拒於千里之外。Photo Credit: 中央社 一是柯文哲的精實,二是柯文哲的決斷力。
等到我們回神了,四處回顧,怎麼柯文哲身邊的大將全換成了血滴子和童子軍?怎麼難度高一點、複雜一點的問題,都沒有解決? 但忽視柯文哲沒有領導特質最重要的原因,也是柯文哲政治會失敗的外在因素,即「統獨」與「藍綠」仍會是台灣政治的主軸。柯文哲的台灣民眾黨立委名單一拿出來,出現的就是這個窘況,沒有大將,只剩柯文哲的一人色彩。
川普(Donald Trump)的對中貿易戰,不是一時興起,是中國強勢崛起所必須解決的全球性政治問題,習近平在2019年元旦演講的強勢主張「一國兩制」不能無限拖延,也要放在這個中國崛起的脈胳下觀看。帶兵打仗的領袖,要讓部隊死心踏地的追隨,除了本身學養、見識要夠外,決斷力當然也不可或缺。我們幾乎可以確定地說,台北市長一職,就是柯文哲政治生涯的最高峰。在總統制的國家,兩黨政治幾乎是必然的均衡結果,因為人民一方面要政黨負執政責任,用團隊的力量,在政府興利除弊,但另一方面也不喜一個政黨長期握有權力,因此藉由定期選舉,適時讓兩個政黨輪替,可以達成民主政治的最佳結果。
韓流也沒辦法改變這個走勢。美中的兩極對立,延伸到對立前沿的台灣內部政治,就是統獨之爭、藍綠之別。
柯文哲的政治未來,何去何從?要解答這個問題,要先看清這次選舉的結果。早出晚歸的柯文哲,彷彿沒有其它人生一樣,戮力從公,這樣的精神,對比國民黨舊官僚的閒散,我們在感佩之餘,自然容易忽視了其它因素。
照理說我們應該就此看出了柯文哲的薄臉皮,不適合當領導人,但我們被幾個因素給蒙蔽。台灣也會走向兩黨政治穩固的均衡。